日期:2025-05-01 00:48:26 标签:
顾廷烨用计娶了明兰之后,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一致对外,如同铁板一块。 虽然朝堂上有新贵旧臣暗流汹涌,宅院内有小秦氏兴风作浪,国事家事缠杂不清,好在明兰和顾廷烨都是人中龙凤。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件件事应付下来,仿佛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他们夫妇俩。 一来二去,小秦氏散布的关于顾廷烨和明兰的谣言不攻自破。 明兰的美名也逐渐在汴京城传开了,和顾廷烨一起从禹州出来的朋友更是人人羡慕顾廷烨能娶到这么贤惠的大娘子。
但过日子到底还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纵使在外人眼里明兰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当家主母,纵使明兰把澄园的大事小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顾廷烨还是开心不起来。 自从娶了明兰,顾廷烨一直在为一件事烦恼,那就是,明兰居然不吃醋! 在顾廷烨看来,明兰不吃醋,就是把他当外人了,心里并不是真的在乎他。 他把这归结于明兰对情爱的事情还没开窍,认为她在感情上如同个三岁小孩一般。
所以他不肯对明兰直说,想等明兰自己领悟。 可是明兰几次三番挑战他的底线,气得顾廷烨与她冷战了好久,还多次跟沈从兴和长柏抱怨。 而一向聪明的明兰,对于顾廷烨为什么生气却半点摸不着头脑,看得观众都跟着着急,既为顾廷烨的“无理取闹”啼笑皆非,又对明兰的“不开窍”恨铁不成钢。 其实,只要向明兰的来路看一看,就会明白明兰刚嫁给顾廷烨时的“不吃醋”,并非是顾廷烨所以为的不懂情爱。 而是源于她从小到大的经历所塑造出来的人生观。 01 拥有的太少,导致不敢期待太多 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处世风格,都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塑造的。 一个人所期待的,固然一定是自己缺少的东西,但也只能是比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稍微高一点的。 就像站在果树下,即便满树都是红艳诱人的果子,也只能摘离自己最近的那一根枝条上的果子。 再贪心一点,也顶多就是去摘自己踮一踮脚或者跳起来就能够得到的。 而那长在树冠上的果子,就算心里再想要,也多半清楚那是自己得不到的。 这样来分析人的欲望产生的原因,大抵是不会出错的。 按照这个思路来看,明兰婚后的种种行为,早就有迹可循。 明兰先天的运气并不好,她虽然生在官宦人家,却是庶女出身,生母也不得父亲宠爱。 更要命的是,得宠的林小娘任意欺压她们娘俩,让明兰和母亲的日子过得连别的富贵人家的下人都不如。 可那时候的明兰,还不懂人世间的险恶,她行事作风一概发乎天性自然,她渴望得到和其他姐妹一样的物质条件,也期盼着父亲的关心和爱护。 直到林小娘对明兰的母亲下了杀手,卫小娘临去世前,用仅剩的一丝力气对明兰说:“活着最大”,才彻底让明兰明白了她在这个家里的处境。
明兰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从此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她都把“活着”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 她处处谨小慎微,守拙安静,不敢再争尖冒头,也不再奢求父亲的疼爱,姐姐的照顾,只求平安度日。 这种“低期待”,是她的处世智慧,也是她想要活下去的唯一方法。 所有影视剧中成功的人物塑造,必定是符合人性的,在主角盛明兰身上,《知否》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而《知否》更成功的地方在于,整部剧中人物众多,性格千姿百态,仔细推敲,都是较为符合他们所处的环境的。 这里不妨把盛家的几个女儿做个对比,也会更容易看懂明兰的“低期待”: 明兰从小到大拥有的东西太少,所以她只能把活着作为目标; 墨兰不需要为了物质发愁,所以她追求尊贵,一心想通过嫁人攀上高枝; 如兰是嫡女,已经有了物质和尊贵。有盛家和王家两大靠山,不愁嫁得高门,所以她才会去追求爱情和那份独一无二的重视。 这个道理扩展到盛家之外也是一样。 比如小公爷,他本身的配置已经是顶级了。物资、尊贵、还有名门闺秀的爱慕,他什么都不缺。 为此,他使出浑身解数,送礼物、制造偶遇,只希望明兰能和他说几句话,甚至只要明兰的目光能在他身上驻足片刻也好。 锦绣堆里长大的小公爷不懂明兰需要的不是什么冬日里的菱角、紫毫的毛笔,而仅仅是最最平凡不过的日子; 也只有从没吃过苦的小公爷,才会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用绝食来反抗郡主,因为他不知道活着对某些人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 在顾府私会时,明兰让小公爷保重自己的身子,不能往绝路上走,小公爷因为明兰关心他而感动,却不知,这段对话已然暴露了他们之间最本质的不同。
明兰光是为了平平安安活着就已经耗尽了所有力气,所以她自然而然就会把活着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小公爷永远都无法理解的,也是他们二人从出生就注定的云泥之别。 我们如果看懂了这些,也就能明白,在感情这件事上,明兰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而是太懂了。 她也不是害怕受伤,而是真的伤不起。 她一直都知道,幸福并非是没有代价的,可她付不起代价。 她比不得如兰,贵为嫡女,又有亲生母亲的疼爱。 如兰能为追求真爱付出代价,她不能。 如兰沉溺情海时,曾经问过明兰: “若是你能要元若哥哥,你不要吗?”
明兰回答: “若是要不到,算了吧。”
其实不然。明兰就算再想和小公爷在一起,她能做的,也只能是把自己的名声和后半生都豁出去而已。 她不能让祖母和父亲去帮她争取,也不能像墨兰那样,把整个盛家都拉下水。 所以当事情彻底没有转机了,她也只能放弃,因为她还要活下去。 就像祖母说的: “须知很多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谁又能说清她说出那句“算了”时,低垂的眼睛里包含着多少无奈和心酸呢? 不必评论如兰和明兰谁勇敢谁懦弱,更不能妄下“明兰只爱自己”的结论。 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不同的处境决定的,也就是明兰自己说的:“形势比人强。” “有恃无恐”这个词一点都没错。 “有恃”才能“无恐“,就像如兰; “无恃”自然要小心翼翼,以保住自己已经拥有的,就像明兰。 更何况,早在老家遇到淑兰的事情时,祖母就已经提醒过明兰,如果明兰高嫁,在婆家受了委屈,她的娘家是没办法为她撑腰的。
现在明兰嫁入侯府,虽然比齐国公府低了不少,但和盛家比起来也是高不可攀了。 祖母纵然有心护她,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明兰更不愿意让祖母一把年纪了还为她操心,她当然不敢在顾府任性而为。 所以明兰不是不吃醋,也不是不懂情爱,而是不敢奢求顾廷烨能给她全部的爱,她只要在侯府能得到公平对待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02 失望太多次,习惯性自我保护 明兰不吃醋除了客观环境使然,还有一个原因是: 关于情爱,她在结婚之前失望过太多次了。 她不敢轻易交付全部真心,确实如顾廷烨所说,是给自己留后路,也为了保护自己。 婚前的经历,就如同已经愈合的伤疤,偶尔想起,还是会隐隐作痛。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虽然夸张了一些,却也是合乎情理的。 明兰也曾不顾祖母的劝阻,为自己和小公爷的感情争取过。 那是一次倾尽了所有勇气和任性的试探,那是最年轻最冲动的心在面对幸福时最勇敢的一次冒险。 那是因为遇到的人太美好而不敢相信自己拥有的不是梦,所以沉溺在美梦中不愿醒来,想看看梦的泡沫能有多厚。 结果,泡沫被戳穿了。 梦,结束了。 他们两个人都对她有情,可惜一个偏爱她却没能力,一个心地纯善却不偏爱她。 此外,父亲盛纮对于明兰母亲的态度也是明兰失望的来源之一。 她每次鼓起勇气问父亲还记不记得她的母亲,却只换来父亲的厌烦。父亲的薄情寡义,让明兰从一开始就不敢对夫妻之情抱有太大的希望。 凡此种种,让明兰从过往经历中学到的是: 爱是使人遍体鳞伤的错误,而它的帮凶,希望,则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 所以她才会对如兰说: “我现在可是没有争的心气。”
一次次的失望,让她本能地加强了对自己的保护。 所以她对丹橘说: “那咱们自己可得把自己的心给守住了呀。”
明兰的自我保护能力强确实是事实,但却是事出有因。 她能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着这种自我保护能力。 张爱玲曾经说过: “如果你认识过去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顾廷烨倒是认识过去的明兰,也清楚她所有的感情经历,可他并未把明兰如今的状态和她从前所受的伤害联系起来。 他说明兰不懂情爱,抱怨明兰铁石心肠,其实他自己又何尝真的懂呢? 他们俩都有不幸的童年,内心都是千疮百孔,都有着巨大的情感缺失,只不过他们应对的方式不同。 顾廷烨的方式是向外寻求更多的爱,这样做虽然很容易填满自己内心的空虚,风险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又会受更多的伤。
明兰的方式是将感情向内收以减少失去,虽然可以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但内心难免荒凉。
他们就像两个在雪夜里走了很远的路的人,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山洞可以暂避风雪。 一个太急切,恨不得立刻把周围全点上火来取暖。 另一个因为冻了太久一时缓不过来,要先耐着性子等冰化成水,再等水慢慢煮开,最后把开水喝下去才能彻底暖和过来。 本质上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需要时间来磨合。 03 为对方着想,就是她表达爱的方式 以上两点,是明兰不吃醋最初的原因。 那时明兰刚嫁给顾廷烨,对他的感恩之情大于爱情。 可到了后来,顾廷烨全心全意为明兰着想,无条件地呵护她,已经俘获了明兰的心。 明兰怀孕之后,顾廷烨南下巡盐,天不亮就要出发。 明兰登上城门,泪眼模糊地在影影绰绰的人群中寻找着顾廷烨,这时候的她,心里一定被她的夫君填满了。
在这之后,她还想过收下康姨妈送来的表妹康兆儿给顾廷烨做妾。在祖母被下毒时,宁可挺着大肚子独自支撑,也没有写信叫顾廷烨回来。 这些行为落在落在顾廷烨眼里,又成了明兰把她当外人的证据。 他觉得明兰如果真的把他当自己人,就会像海氏嫂嫂一样,当机立断,写信叫他回来帮忙,因此又吃起了莫名的飞醋。 但是这时,明兰不肯麻烦他的原因已经和最开始不一样了。 从前明兰不愿给他添麻烦是不敢指望他太多,如今不愿给他添麻烦是因为爱他,真心为他着想。 就拿祖母被下毒一事来说,祖母是盛家的人,长柏也是盛家的人,王大娘子和康姨妈也都是长柏的血亲。无论海氏是否将情况告知,这件事长柏无论如何脱不了干系。 顾廷烨就不同了,这件事与他唯一的关联就是明兰,他是可以不牵涉其中的。 而顾廷烨本身的处境都已经很艰难了,明兰又怎么可能愿意顾廷烨再因为她而以身涉险呢?
按照明兰的性子,只要在底线之内,为了自己爱的人,明兰一直都是愿意让渡自己利益的;为了日子过得和睦,她也不在乎受些委屈。 所以,她才会为了减少顾廷烨的烦恼而收下康兆儿,为了不给他添麻烦宁可自己对付王家人。 早在明兰处于少女时期,她对祖母的爱也是这样的方式。 正如祖母对孔嬷嬷说的,明兰从不给祖母添一丝一毫的麻烦。
元宵灯会,遇到小公爷,墨兰和如兰都缠着小公爷买了花灯。明兰心里虽然也想要,却因为怕给祖母添麻烦而拒绝了。
原因自然不可能是她把祖母当外人,恰恰相反,她是太在乎祖母,心疼祖母,才不忍心让祖母因为她而受累。 由此可见,为对方着想,其实就是明兰表达爱的方式,她的爱是倾向于付出而非索取。 她在付出着爱的同时,顾廷烨也一直及时地给予她回应。 《知否》剧中情节进行到最后,当明兰终于确信自己被顾廷烨深深地爱着,她开始把自己内心的小孩稍微放出来一些了。 她敢在顾廷烨面前使小性子了,敢提要求了,还偷偷打听顾廷烨的红颜知己魏行首。 顾廷烨也终于不用再为明兰不吃醋而烦恼了,而是在明兰生气时笑嘻嘻地去瞧热闹。
他们两个人都有不幸的开端,却幸运地遇到了彼此,在婚姻中实现了对童年的治愈。
又想起了张爱玲说的那句话: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是啊,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感情,但爱本身,永远不会消失。
那些为爱所受的伤,总有一天会因爱而得到救赎。
只要愿意付出爱,希望,就永远存在。
————————END————————
二五三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电视剧分集剧情、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2008-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二五三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蜀ICP备19038617号-13